1141018「從實作示範高中生如何從專題學習做研究」【課程紀錄】
114/10/18於苗栗縣立苑裡高中高中部辦理《從實作示範高中生如何從專題學習做研究》課程,由本校物理學系洪在明教授主講,課程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展開。課程以生活化的例子引導學生思考科學現象背後的原理,從「為什麼咖啡漬邊緣較深」等日常問題出發,帶領學生一步步了解表面張力、摩擦力及非線性物理等概念,激發學生從觀察到提問、再到探究的研究精神。
活動內容兼具理論講解與實作體驗。洪教授以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,示範多項具啟發性的物理現象,如利用養樂多瓶裝滿米後插入竹筷,藉由摩擦力讓筷子能提起整瓶米的實驗;探討氣球旋轉形變與波動現象;以及摺紙次數挑戰與節拍器同頻示範等,讓抽象的科學概念化為可觀察、可操作的學習體驗。學生們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,不僅學會了理論背後的科學原理,也體會到設計、觀察與推論的重要性。
多數學生回饋表示,課程內容新穎且充實,許多實驗超出以往課堂經驗,讓他們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,並深刻感受到「學習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,而是動手實作與思考的過程」。在實作活動中,學生展現出高度參與與合作精神,課堂氣氛熱烈,學習動機顯著提升。
本次活動讓學生實際體驗物理研究的魅力,了解專題學習的思考歷程,並培養了觀察、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課程活動成功達成以實作啟發思考、以科學激發興趣的教育目標,為學生開啟探索自然現象與科學研究的第一步。
活動內容兼具理論講解與實作體驗。洪教授以幽默風趣的講解方式,示範多項具啟發性的物理現象,如利用養樂多瓶裝滿米後插入竹筷,藉由摩擦力讓筷子能提起整瓶米的實驗;探討氣球旋轉形變與波動現象;以及摺紙次數挑戰與節拍器同頻示範等,讓抽象的科學概念化為可觀察、可操作的學習體驗。學生們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,不僅學會了理論背後的科學原理,也體會到設計、觀察與推論的重要性。
多數學生回饋表示,課程內容新穎且充實,許多實驗超出以往課堂經驗,讓他們重新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,並深刻感受到「學習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,而是動手實作與思考的過程」。在實作活動中,學生展現出高度參與與合作精神,課堂氣氛熱烈,學習動機顯著提升。
本次活動讓學生實際體驗物理研究的魅力,了解專題學習的思考歷程,並培養了觀察、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課程活動成功達成以實作啟發思考、以科學激發興趣的教育目標,為學生開啟探索自然現象與科學研究的第一步。